雨水节气如何养生

2013年2月18日,阴历正月初九,节气雨水。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,因处于每年的2月18日前后,阴历的正月,在春节、元宵节、二月二等重大节日的中间,很容易为人们所忽略。

雨水节气如何养生

雨水节气如何养生

点击查看更多开运小妙招

但对农人来说,雨水却是个很重要的节气,它和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样,都反映降水现象,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。故而有很多有关雨水的民谚。诸如“雨水节,雨水代替雪。”“雨水非降雨,还是降雪期。”“七九八九雨水节,种田老汉不能歇。”“雨水到来地解冻,化一层来耙一层。”等等。

每年公历2月18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330度,为“雨水”节气。雨水的意思有两层:一表示天气回暖,降水量逐渐增多;二表示在降水形式上,雪渐渐少了,雨渐渐多了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

我国古代,将雨水分为三候:“一候獭祭鱼;二候鸿雁来;三候草木萌劝。”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,水獭开始捕鱼了,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;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;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。

雨水时节,天气忽冷忽热,乍暖还寒,变化不定。而且随着降雨的增多,寒湿之气极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。

所以,风水网特对雨水时节养生提出以下建议:

  一、春季养生首要养肝

春季对应五脏肝,所以春季肝气旺盛,务必要保持肝气调和顺畅,才能对人的整体健康起到作用。

  二、雨水前后着重养护脾胃

春季肝气旺盛,肝主生发,肝木对脾胃土克制严重;且过年期间,人们大鱼大肉,大吃二喝,也很容易造成脾胃功能的下降;再加上雨水时节难以去除的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。

所以雨水时节养生应当着重养护脾脏。

  三、不可过早减少衣物,尤其是老人小孩

雨水时节,初春降雨容易引起气温骤然下降,引发多种疾病。俗话说“湿寒入骨。”过早减少衣物,会引起湿寒入骨,易伤骨关节致病。

而这种天气,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最大。诸如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,小孩的呼吸系统疾病,感冒和发烧等等,都可能成为高发病症。所以不可过早减少衣物。

  四、饮食养生四要点

  1、饮食应以温平为宜。

雨水时节的天气特点,以及五脏对应的情况,要求此时的饮食不宜吃燥热食物“火上浇油”。也不宜“贪凉”使湿寒伤及脏腑,引起胃寒、胃凉、腹泻等症状。

而是应该在饮食上保持均衡、中庸,饭菜温度要适宜,慎吃辛辣食物,以性温、性平的食物为宜。

  2、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

雨水时节虽然降水逐渐增多,但春季气候转暖,容易干燥,人们经常会皮肤、口舌干燥,嘴唇干裂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克以补充水分。

  3、少吃酸味,多吃甜味

五行中肝属木,味为酸;脾属土,味为甘,木胜土。所以,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,多吃甜味,以养脾脏之气。

  4、多喝粥、汤水

这一时节,多饮用粥类、汤品、水,不仅可以补充水分,粥类、汤类中的各种食材,更可温补脾胃。

  五、静心寡欲养元气

举凡愤怒、悲思、恐惧等情绪,都会伤及元气。雨水时节的精神养生,宜静心寡欲、不妄作劳,以养元气。

  六、适当早起,劳逸结合

春天是生发的季节,雨水时节虽然是早春,但阳气已经逐渐回升。起居有常,养生也应该顺应自然,遵循自然变化规律,适当早起,逐步增加户外锻炼的时间。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,不可过度锻炼。

  七、洗澡、洗漱以热水为宜

五行学说,水对应肾,肾主骨。如果此时用冷水洗漱,湿寒易侵入关节,引起关节酸痛、变形;湿寒滞留于头,则会引起头疼。所以洗漱、洗澡时,最好是用热水。